坲网 > 杂谈 > 正文

​孤独症自闭症 什么是自闭症/孤独症、自闭症的患病率、症状、治疗和康复方法

2023-12-03 01:55 来源:网络 点击:

孤独症自闭症 什么是自闭症/孤独症、自闭症的患病率、症状、治疗和康复方法

自闭症儿童,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同普通的孩子一样,拥有可爱的面孔、闪亮的眼睛、纯洁的心灵。然而他们不善言谈、不易被别人理解、常与孤独为伴。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独享”属于自己的一份安静。调查数据表明部分成年后的自闭症患者,智力、感知、思维都有超出常人的表现,却很难融入主流社会。因此,“自闭症”问题就成为了“星宝”家长们最为关心的话题。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发展中心整理权威发布内容,带大家了解孤独症现在的真实情况:

什么是孤独症?

自闭症也叫孤独症,作为一种先天性的神经性发展障碍对儿童发展有终生性的持续性影响,主要以社会交往、沟通障碍和重复局限的兴趣行为为特征。孤独症的变异基因多达三百至五百种,千变万化的基因组合共同表现出一类残疾特征,这种异质性让医学领域难以找到疾病的生物学根源,无法进行病因学诊断,只能根据儿童的行为特征判断其是否有孤独症倾向,绝大多数儿童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支持。

为什么会产生孤独症?

孤独症至今病因未明。流行病学研究已经筛查出很多可能导致孤独症的危险因素,但是没有一种是导致孤独症发生的直接因素。比较公认的原因是基因变异与不良环境的交互作用,特别是新生突变(de novo mutation)可能是孤独症发病的主因,但具体致病因素和机制不明。研究显示,一些因素如高龄父母、孕期感染、孕早期不良用药或接触化学物质等有可能增加患孤独症的风险。

孤独症的患病率是多少?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的全球平均患病率为62/10,000(0.62%),相当于每160个儿童中有一位孤独症儿童。从各国报告的情况来看,孤独症的实际患病率可能还要高于这个数据。目前中国尚无权威的儿童孤独症患者的人数统计,造成这个缺口的主要原因是:孤独症的诊断比其他精神类疾病难度高出很多。一般认为,中国约有60万至80万孤独症儿童,他们被称为“星星的孩子”。

孤独症孩子可能表现出来的症状:

A、回避目光接触,不看人眼睛,与人无主动对视;

B、对人的声音或外界环境缺乏兴趣和反应,不愿与人贴近;

C、经常一个人玩耍,缺乏与同龄儿童交往或玩耍的兴趣,不能与同龄儿童建立伙伴关系;

D、对社交常情缺乏理解,对他人情绪缺乏反应,不能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己的行为;

E、言语形式及内容异常,常常存在模仿言语、刻板重复言语,语法结构、人称代词常用错,语调、语速、节律、重音等也存在异常;或者语言言语发展不同程度的迟缓或者障碍;

F、言语运用能力受损,例如虽然会背儿歌、背广告词,但却很少用言语进行交流,且不会提出话题、维持话题或仅靠刻板重复的短语进行交谈,纠缠于同一话题;

G、对一般儿童所喜爱的玩具和游戏缺乏兴趣,而对一些通常不作为玩具物品却特别感兴趣,如车轮、瓶盖等圆的可旋转的东西;经常会沉迷于单一的兴趣,玩具,活动,事物等。

H、常用同一种方式做事或玩玩具,要求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出门非要走同一条路线,长时间内只吃少数几种食物等;

I、常会出现刻板重复的动作和奇特怪异的行为,如:重复蹦跳、将手放在眼前凝视、扑动或用脚尖走路等;

J、常常不能接受变化,或者对变化的应对困难,需要有固定的计划安排。

孤独症通过训练能治好吗?

尽管孤独症儿童能否治愈众所纷纭,学术界也结论不一,但是很多孤独症儿童经过坚持不懈的有效干预,都可进行基本的生活自理,融入普通学校就学,甚至参加工作,结婚生子。

如果训练不能治愈孤独症,让孩子参加训练还有意义吗?

尽管孤独症儿童能否治愈众所纷纭,学术界也结论不一,但干预教学对于孤独症患者的改善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国内外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孤独症儿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或不教,教得是否得当,方向是完全不同的。”好的方向”就是能够逐步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甚至在接受培训后从事某项工作而达到生活自立。否则听之任之,孤独症儿童很难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好转,相反往往会引发愈加严重的情绪、心理、行为等障碍,使得周围的社会甚至家人都感到越来越不能忍受。而由于被他人排斥,孤独症儿童的挫折经历就会越来越多,这将逐步把他们推向更加“孤独”的状态。

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发展中心

近年来自闭症儿童会有明显的社会、沟通和行为挑战,影响孩子未来学习和生活。如此高的患病率无疑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负担。仍有很多患儿4岁前甚至超过了4岁仍然被漏诊。个中原因不乏是家长的漠视或不接受。事实上,目前没有医学检查能够诊断自闭症(孤独症),只能凭借对孩子行为的观察、寻找特异性症状进行诊断。

其实,在婴幼儿时期孤独症的最早期体征,医生需要去寻找这些体征,而康复中心则帮助患儿尽早得到所需的康复培训。而家长需要做的必须是提高对疾病的认识,配合康复中心尽最大努力去帮助孩子,千万莫错失良机!